-
科技创新我能行!暑假将至,为使大家能在假期里更好地开展科技探究活动,2024年7月2日,面向初一全体同学,开设我校“第五次科技大讲堂”,主题为:科技创新我能行!讲座分三个板块,分别由科技老师李敏、生物老师张琳雪、物理老师杨晒波担任主讲。讲解题目分别为:《“四维五步法”教你轻松做创新》(20分钟)《科技论文的研究与撰写》(15分钟)《科学影像视频作品如何做》(15分钟),针对科创大赛、科学实验展示、科普讲解大赛、科技影像节等,结合优秀案例对学生进行作品选题和制作的辅导。并引领学生暑期开展“五个一”实践活动。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通过举办第五次“科技大讲堂”活动,给初一学生搭建了一个资源链接、知识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在2024年暑假能够做出科技作品,如:科技发明、科技论文、科学实验、科普视频、科技创意画等。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做一个优秀的高科技人才,最好的时间在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
我校在科技竞赛中喜获多项荣誉在“第十九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陕西赛区)”活动中,我校有19项创新作品获奖,其中金奖7项,银获5项,铜项,11项发明作品被推荐到全国参赛。李敏、王沛忠、王迎、杨晒波、邹晨、何平、李晶、蔡雅莹8位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第十四届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省级比赛中,我校学生参赛的科学微电影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品《消失的它》被评为“最佳作品”奖,并被推荐到全国参赛。杨晒波老师获省级“优秀辅导教师”,我校获得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奖。
-
智慧科技 创新未来——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暨新城区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掠影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恰逢“科技之春”宣传月,爱知中学校园创新涌动,处处彰显出智慧的光芒。2024年3月25日—4月1日,学校隆重举办了转公后的第二届校园科技节。此次活动以“智慧科技 创新未来”为主题,分无线电科普宣传、AI科普讲座、年度科技教育表彰暨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三个板块。3月25日下午,学校科技节正式拉开了帷幕。初一、初二学生共分为三组:第一组1500名同学在教室在线收看无线电科普专家讲座,此次承担主讲任务的是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任宇辉,任教授在学校录播室通过与现场10位同学的互动,使在线收看的同学清晰地知道了电磁波的概念、无线电波的能量传输及其重要作用;第二组由200位同学组成,他们在无线电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分小组在操场进行无线电测向运动体验;第三组是8个学生社团活动,分别是3D打印趣味社团、象棋社团、古代科技社团、无人机社团、萌芽生物社团、书法社团,以及健美操和跆拳道社团,100多名学生齐聚校园小广场,在各社团老师的引领下,有的同学向前来围观的师生们讲解社团学习成果,有的进行现场创作,有的进行现场表演,校园处处洋溢着科技节浓郁的创新氛围。3月27日下午,在新城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邀请到了科大讯飞讲师万兴,在逸夫科教馆为初一300名学生,做了一场人工智能的前沿讲座,其主题为“智能时代的探险 揭秘大模型的奥秘”。他围绕大模型起源与发展、讯飞星火大模型的应用演示两个方面,向同学们真实在现了大模型生成文案、视频、图片以及PPT的过程,使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营造校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科技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4月1日周一晨会上,学校以“2023-2024学年度科技教育表彰暨全国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为聚焦点,隆重表彰了一年来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老师。表彰会,学校领导为在西安市第38届创新大赛、第18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2023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获奖的80余名学生和4位科技辅导教师颁发了证书和奖牌。获西安市创新发明一、二等奖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作品展演,分别是:初一6班向浩宇发明的《防误报握笔姿势报警器》,初一18班代子墨发明的《智能小车》,初二丁奕帆、刘恩丞、张壹然三位同学合作发明的《电动车智能投屏及报警装置》,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全国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初二11班冯梓茜向全校师生发出参赛倡议。她从“什么是创新?怎样进行创新思维?”为发入点,以“智能防烫碗垫”为例,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向同学们讲解了创新选题的视角与方法等。每年一度的科技教育表彰,既是对学校一年来科技工作的总结回顾,又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人人热爱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兴趣和热情。当科技与春天相遇,科学的光芒更加璀璨;当传统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多元价值与魅力绽放更加精彩。第二届校园科技节的成功举办,给全校师生带来的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挚爱与思维的碰撞,必将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内涵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
体验神奇电波 探寻无线魅力3月25日下午,西安市无委办联合西安市无线电通信学会走进我校,开展第三十二届“科技之春”无线电科普宣传活动。undefined无线电科普进课堂 “同学们,无线电波有哪些类型?红色电波的发展历程有哪些?”来自西北大学的副教授任宇辉,生动地给同学们介绍了电磁波的概念、红色电波的发展史以及无线电波的应用。讲解的过程中,任教授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无线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领同学们走进无线电科学技术应用的大门。无线电科普宣传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播放了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制作推出的《电波无形 管理有道》宣传片,同学们通过观看宣传片,了解了无线电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创新等各个领域应用,普及了无线电管理法律知识,增强了无线电法治意识。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向学校教职工、学生科普无线电知识和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同时,围绕教职工、学生关心的业余电台、无线电辐射、“黑广播”“伪基站”、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等问题进行解答。无线电测向运动体验 最让同学们感兴趣的则是无线电测向运动体验的环节。“咱们手中的机器要垂直于地面。”“同学们现在可以听,有五个长音,四个短音......”“现场我们刚才放置了四个电台,一会儿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设备去寻找,看谁能够先找到。” 在听完工作人员的详细操作原理和说明后,同学们拿着手中的设备,开始体验无线电测向运动。他们利用测向机仔细收听信号,准确测定方位、寻找信号源。 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心声:“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趣,以后我们在野外时也可以用上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这样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也引发了我对物理的兴趣”。 未来岁月,学校将继续持续深化科技教育,聚焦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让科技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趣味性,为学生打造充满探索与创新氛围的科技校园。
-
倪闽景:Sora只是开始,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编者按:近期,OpenAI发布文本转视频平台Sora,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AI人工智能的进步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而教育行业作为“育人”的基础行业之一,与A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特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撰写,他认为:随着AI的革新进化,需要瑟瑟发抖的显然是教育行业,因为AI的出现意味着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AI的声音如果能够让所有教育者能够听懂,那么我们是否会对各种无谓的内卷释然并放下呢?Sora只是开始,教育真正的挑战来了作者|倪闽景来源|第一教育近期,OpenAI发布文本转视频平台Sora,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AI人工智能的进步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而教育行业作为“育人”的基础行业之一,与A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包括翻译、程序员、演员、设计师、驾驶员等等,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 ——倪闽景2024年2月16日凌晨,OpenAI公司全新发布Sora再次引起世界震动,它可以把一段文字描述的情景,直接制作成60秒的视频,可以有各种风格,比如现实主义,或者二次元。虽然笔者没有办法直接用Sora自己做一段视频来体验,但从OpenAI公司公布的视频来看,Sora不仅仅通过机器学习,学习了大量高质量的视频,掌握了视频制作的逻辑,还理解了物理世界的作用力规律,比如镜面成像、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更是觉悟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关系,这是最令人震惊的地方。虽然Sora的出现,首先会让影视行业、广告行业的专业人士瑟瑟发抖,但是需要瑟瑟发抖的显然是教育行业。人类的学习机理虽然我们并没有全部搞清楚,但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漫长演化历史告诉我们,从感和应,到知和觉,就是人类学习进化的全部奥秘。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人工智能演进史,正是经历了与人类神经系统演化完全相同的历程,只不过生命神经系统的自然演进花了40亿年时间,而人工智能达到觉悟的状态仅仅花了70年时间。技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技术进化只会越来越快,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都仅仅是开始,以强大算力和算法支持的数字大脑,将在学习能力、学习范围和学习深度上远超人类,人类只有依靠人工智能一起协同学习,才是教育的出路。人类学习将进入超级学习阶段,教育的逻辑因此而改变。首先,重新定义知识,从知识到知与识。传统学习中知识是名词,知识是对现实世界和抽象世界的各种现象和逻辑关系的描述和解释,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知识的传递,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承。但是,超级学习阶段的知识是动词,通过学习,要实现的是对世界的求知与认识的方法,知与识才是根本。学校教育沉浸在无穷无尽的信息洪流中,给孩子们提供了过度的知识与信息,就好比把农田全部浸泡在水里,种子就难以发芽一样,孩子们对于知识产生了钝化和厌倦。教育只有转向到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现象,自己组织信息,形成自己的知与识,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然选择。其次,重新定义学习,从工具到本能需要。传统教育中,学习实际上能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工具功能,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掌握技能和谋生手段,比如学习外语是为了谋求翻译这个职业,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谋求编程员这个职业,学习表演是为了谋求演员这个职业。另一个是价值功能,就是人能够通过学习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愉悦。人的工具化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断被强化的概念,而人工智能的本意是“能够替代人工的智能”,人工智能的出现就是破除人类自身工具化、解放人类的利器,使人自身的价值进一步突出。洗衣机、洗碗机、电饭煲解放了现代女性,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女性。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会取代所有以工具为目的的人类职业,包括翻译、程序员、演员、设计师、驾驶员等等,人类的生命意义将聚焦到健康生活、挑战极限、创造世界的方向上去。学习外国语是因为喜欢不同文明的文化,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为了创造全新的数字世界,学习表演是因为能够体验不同的人生。实际上,一个人出生后,所有的情感和知识都是通过学习而来的,学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学习从来是本能需要,只不过是因为教育把学习工具化了。第三,重新定义创造,从创造东西到创造体验。德国音乐家克劳德·斯塔德曼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而不是传授,音乐教育应该以创造为中心。实际上音乐存在三次创造,第一次是作曲家在作曲时的原始创造,第二次是演奏这首曲子时的表演创造,第三次是听众欣赏时的领悟创造,这三次创造意义不同,但都是真实的。但是人工智能通过学习拥有了创造的能力,过去人类创造音乐、电影、软件、建筑等东西,是以往人类创造最主要的领域,但是人工智能生成将在这方面越来越强大,通过科学的深度工具化,人类的价值将在第三次创造方面大放异彩创造体验将成为重点,这需要教育当中深度应用人工智能,使人的工具化由人工智能替代,进而构建人自身创造和发现的机会。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充满了挑战,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工具能让我们超越感知局限,创造更多的新体验。我们将听见黑猩猩和花朵开放的心路历程,破解意识形成中涌现的复杂,洞察暗物质、暗能量在宇宙中超乎想象的运行方式。Sora有小鸟在翔空中咏唱的意思,这个浅浅的人工智能咏唱,如果能够让所有教育者能够听懂,那么我们是否会对各种无谓的内卷释然并放下呢?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未来教育该走向何方?2月16日,OpenAI宣布推出全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Sora,再一次引起了中国整个科技行业的沸腾,Sora的诞生可能预示着一场革命已经到来。它不仅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飞跃,更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挑战。Sora的创新之处在于:1、能够生成具有多个角色、特定类型动作和主题背景的复杂视频,时长可达到1分钟。2、可以在单个生成的视频中创建多个镜头,模拟复杂的摄像机运镜,同时准确地保持角色和视觉风格。3、最重要的是,它不仅理解用户在提示中要求的内容,还能自己理解这些事物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方式。OpenAI将这一能力称为“世界模型的雏形”。当我们站在这一技术革新的地平线上,不禁要问:Sora将如何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它将如何影响教师的角色,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AI新纪元中,教育将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本文整理了一些网络上对Sora的看法,均是一些对于教育界具有启发性的见解。01教育最迫切的是要尽快调整教育和人才的选拔模式在春节的氛围中,美国的AI领域接连放出了重磅消息。第一个是美国的 Gemini 1.5新版本发布,支持 100 万个Token。也就是说一次性输入超过 70万个单词的文本、3万行的代码、11个小时的音频,或者一个小时的视频,它就可以按照你的指示去干活儿。第二个是英伟达推出个人电脑的AI模型,以后不用再担心个人数据安全问题。第三个就是OpenAI 发布文本生成视频的大模型Sora,这个已经刷爆全网。去年的3月14日, OpenAI 正式推出GPT-4。这一年多以来,中国涌现出了200个大模型,上万家AI应用开发公司。但是我们与美国的AI差距并不像很多公司宣传的那样缩小了,相反这种差距更大了。甚至国内有一些大公司开发AI 产品,调用的都是美国的这几个巨头的API。就在今年年初, OpenAI正式修改了用户协议,取消了将AI应用于军事的限制。更值得关注的是,2月15日,OpenAI 公开宣布和微软配合,捕获并封禁了5个利用GPT的人工智能能力来进行威胁技术开发的国家附属团体,其中一个就来自中国。说实话,这次的AI革命如果我们不能胜出,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因为AI技术影响的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会影响到我们所有的行业,它代表的是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在过去二三十年抓住了一个巨大的红利,就是互联网革命,因为当时互联网行业倡导开源和开放,再加上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别人的基础上完善了互联网生态,算是没有掉队。甚至在移动支付等领域有很多创新,但是底层技术一直受制于人,直到2019年才算有所突破。而这次AI革命,目前来看想继续“拿来主义”估计行不通。但是目前国内企业绝大多数依然想着在谷歌、微软、OpenAI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想复制当年的互联网模式。说实话,这次估计没有这样的机会。前几天山姆·奥特曼公开称将筹集 6- 7万亿美元用于大芯片计划。听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没有睡醒?但很可能不是他没有睡醒,没睡醒的是我。美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微软和苹果的市值相加刚刚超过6万亿美元,而英国 2023年的GDP才3.1万亿。由此可见,作为目前最了解AI的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如此的雄心壮志?目前来看,AI 带来的科技革命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一旦应用在科研和军事上,到时候就不是代差了,是真的会出现维度差,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前几天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到,需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大模型。而目前来看,我们的差距不仅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上,以及整个社会中弥漫的功利化氛围。高校有一个制度叫非升即走,青年教师在合约期必须要完成考核指标,否则只能走人。中小学的这种情况其实更为严重。老师和学校的考核制度非常复杂,老师天天应付检查,哪有心思好好教书育人。说实话,如果再继续下去,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且AI革命不像前几次工业革命,进化速度太快,不会再留几十年的时间让我们去调整和适应,如果不马上改变,未来堪忧。当然我也不同意网上有些人将之夸大为“被文明世界所抛弃”“人家不带我们玩儿了”等等,这些人可能是把技术领先等同于文明了。但是不管怎么讲,中华民族确实又一次到了历史的岔路口,这次的AI革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02AI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未来教育该走向何方?美国的OpenAI趁着我们过春节,发布了一款AI模型Sora。我们从此开始很难再分清楚AI和现实的界限。那么,孩子们是不是可以不用学理科,不用学编程,只需要把语文学好就行了?作为家长,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会直接决定你的孩子未来是统治机器那个人,还是被机器统治的那个人。 那在这之前,AI可以生成文本图片,但直接可以生成60秒的超长视频,可以一镜到底,这说明AI已经可以生成自己的世界模型,可以创建自己的世界。春节前我还在说,让大家带着孩子看看头号玩家,看一看那种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结果春节还没过完,人家第一步就已迈过去。这是什么概念?你能第一眼确认这是现实视频还是AI视频吗?这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这个视频的诞生只需要给机器一段文字指令。你没看错,不需要懂编程,也不需要敲代码,只需要会语文,能说出这么一段话就行。我之前说过,AI的发展方向是让普通人可以直接命令机器干活,所以一个孩子过去要寒窗苦读12年考一个一流大学,然后学习4年编程,在一线大厂工作两年之后,才能做得出这种视频,但现在还有意义吗?我们背的那些知识,刷的那些题还有意义吗?我们学理科、学编程还有意义吗?是不是大家以后学语文、学英语就可以了?答案是必须学理科、学编程,而且要学得更高级,同时得学好语文和英语。什么叫更高级?就是学理科、学编程要变换方法、变换内容,不再是过去 10年、20年那种方法和思路了,我们要想孩子未来是AI之上的人还是AI之下的人。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手机的发展程度,让我们普通人可以不会编程,也可以点外卖、刷视频、抢火车票,但我们这是在花钱,是互联网之下的人。那些做出互联网产品的人,才是互联网之上的人。AI是一样的,普通人现在可以说句话就生成自己想要的,但这些人不是AI 之上的人。而那些掌握AI的原理,制定AI的规则,发明AI,推动AI的人才是那些AI之上的人。学理科,学编程,就是要让孩子成为AI之上的人。但这样的“学”不能只是刷题、背公式、背定理、记代码,不能只是学习表面的理科和编程。学习任务其实要更高级,是要更深一层了解理科和编程背后的原理,学会他们是怎么制定AI规则的,这样才能成为AI之上的人,所以更要学理科、学编程,而且要更高级地学,更猛烈地学。03与其挣扎对抗,不如释放自己的无限潜能很多人是从消极的方面去思考问题,认为OpenAI发布的Sora会颠覆视频行业,颠覆世界,让很多人失去工作,比如灯光师、剪辑师、音响师等等。那应该怎么办?我想举一个例子:让猪不逃出猪圈,最好的办法是跟猪说猪圈外边有狼,这样即使你把有形的猪圈拿掉,这个猪也不会逃出猪圈。我们人有的时候并不比动物聪明多少,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负面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当你恐慌于人工智能会带来大量失业的时候,如果从反方向思考,会意识到Sora史无前例地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导演。比如多年来在剧组里靠体力挣钱的人,突然发现有一天只需要通过对话就能把头脑里想象的这些内容生成视频,这便使他第一次有了做导演的机会,也第一次有了做导演的体验感,也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个世界的公平。所有人都有一个脑袋、一个身子、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大家站在同样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我比你有创造力,我会跟AI对话,那我便能利用AI生成一个堪称电影大片级的视频。我一直认为AI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公平,无论是教育公平,还是在工作当中其他方面的公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强大的智能工具,而这个强大的智能工具在未来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科技让我们史无前例地实现了生产力解放,这最终拼的就是思想。当科技如同洪水一般到来的时候,它对你没有怜悯的,这就是现实世界。科技的进步就是让我们向外探索,让我们仰望星空,这是人跟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所以你从哪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决定的是你未来的人生,也决定了你孩子未来的人生。未来是比拼家长认知的时代,不是比拼孩子勤奋的时代,刷题已经没用了。— END —来源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综合整理自第一教育、教育信息化100人、袁希的科教新视界、守望新教育等统筹 | 周彩丽《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
国宝里的“周秦汉唐”12月26日下午课后服务时间,我校第三次 “科技大讲堂”在逸夫科教馆顺利开讲。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国宝里的‘周秦汉唐’”,主讲人是初一年级部主任徐天宇(语文老师)。初一、初二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梦开始的地方。”从一张饱含青涩活力的“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的照片,和徐老师对大学生时代偶入展馆参观,最后成为志愿者讲解员的叙述中,同学们的视线被拉回到了“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皇后之玺、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鎏金鹦鹉纹提梁银壶、黑釉油滴碗、旗鼎、青瓷提梁倒灌壶、五礼卫鼎、何家村窖藏、三彩载乐驼、鸳鸯莲瓣纹金碗、镶金兽首玛瑙杯、杜虎符等12件镇馆国宝,在徐老师手中的翻页笔下呈现在大屏幕上。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它们所散发出独特的朝代魅力,仿佛把同学们带到了周秦汉唐悠久的古代文明长河中……接着,徐老师以历史故事叙述形式,引入1975年在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的宝物——西周中期的“五祀卫鼎”,并围绕其内壁所铸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西周共王五年的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想与他的邻居邦君厉交换土地,于是他把这件事报告给刑伯、伯邑父、定伯等大臣。经过询问,邦君厉表示同意并立下誓言,大臣便命令三有司(司徒、司马、司空)以及内吏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从而使同学们了解到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的文化制度和历史。青瓷提梁倒灌壶,当然也是徐老师重点讲解的国宝之一。他通过局部放大图,使同学们近距离观看到倒灌壶提梁上的凤凰、盖与壶衔接处的哺乳母子狮、壶腹刻饰的缠枝牡丹,造型之精巧别致真可谓是世间独一无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了解倒灌壶的原理,他现场做了实验:他将壶倒置,用提前准备好的水杯往底部中心的梅花形注水孔灌水,再将壶放正,倾斜水壶往外倒水,水壶中的水从壶口缓缓流出,但壶底却没有一滴水流出。同时他又播放了3分钟视频,使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壶内部的结构及连通器工作原理。这种现场实验和“图文声”并茂的可视化讲解,将国宝艺术与物理知识有效融合,使在座同学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还亲身体验到古代科技的高超与绝伦。undefined皇后之玺、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何家村窖藏、三彩载乐驼等,在徐老师的逐一解析中,同学们既了解到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也了解到现代出土的传奇故事,同时也知道了这些国宝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此次科技大讲堂的开讲,虽然短短40分钟,却在徐老师的精准主导中,使收藏在馆宫中的静止文物,恢复了身影的灵活、生命的鲜活、历史的复活,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灵动思维和文化自信,激起了他们探索古代科技的极大兴趣和科技创新的热情。初一7班张家瑞同学在“活动反馈单”中写道:“徐老师,我对您讲的青瓷提梁倒灌壶有非常大的兴趣。今年寒假我想去博物馆更加细致地了解它,体味文物中珍藏古人的智慧。”“这次的科技大讲堂活动,让我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物,让我深刻领悟到历史的源远流长,点醒我们应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华历史,呵护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我从徐老师作为博物馆志愿者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有趣。从青瓷提梁倒灌壶的神奇结构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我长大后也要成为历史学家,探寻更悠久的历史文化”。张航瑞、宋欣泽、傅冠豪、王怡丹等同学都是这么说。习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让我们以科技创新为导航,以跨学科跨视域为路径,不断挖掘教师、家长、社会,以及专家教授的优质资源,用科技大讲堂这支彩笔,共绘爱知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新蓝图。
-
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学生在“西安市第38届青少年科技大赛” 中 取得优异成绩2023年12月9-10日,“西安市第38届青少年科技大赛”终评活动在陕西省西安中学体育馆举行。我校共有四个项目7位同学参加,李敏、恩杰两位老师带队。为期两天的活动,我校师生经过努力,取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其中,1项作品获“科协主席奖”(今年新设奖,中小学共9项。其中初中组三项,我校占1项。)此次活动,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学生现场布展、听专家报告、专家评委现场封闭问辩、公开展示等。9日(周六)下午,我校7位参赛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集中在西中参赛展馆,进行了展版布置、作品调试。首先,各位同学对应市上的项目编号,找到自己展位,并按照参赛组委会要求,贴好展版,摆好自己的发明实物。接着,李老师组织各位同学和家长,以评委专家组的身份对各项目进行了现场模拟问辩,并针对答辩过程中专家常问的10个问题进行了一对一提问和指导,如2-3分钟的作品简介、作品原理、作品使用方法、作品创新点、作者分工、研究收获、进一步改进和拓展领域、参赛启发和感悟等,并提醒家长周六晚上督促学生继续熟悉作品讲解和操作。最后,两位老师分别给参赛小组进行了现场拍照。10日(周天)全天,参赛学生从早上7:40集合,直到下午17:30撤展,聆听专家报告、接受评委现场封闭问辩、向观摩人员讲解展示创新作品等。第一环节是专家报告。上午8:10全体与会师生齐聚西中报告厅,由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级教授赵升吨,向大家做了“心怀科学梦想 树立创新志向”的专题报告。赵教授从交大历史讲到自身专业发展,从大学生培养讲到创新发展,从创新人才培养讲到国家自立自强,从我国高铁、航天等前沿技术讲到国家科技自信和文化自信。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他以名人古诗词为导语,以交大机械专业学生发展为载体,将西迁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渗其中,声情并茂、现身说法,使大家充分领略到交大知名教授的爱国、博学、坚韧、创新、爱生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以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从而树立远大报国志向,努力学习建设和振兴西部的决心和信心。第二环节是封闭问辩。10:30,参赛选手全部进入体育馆,分小学、中学、教师三个组,由专门评委专家进行多轮作品问辩。我校7位同学优秀表现受到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其中:丁奕帆、刘恩丞、张壹然(初二)三人合作的发明《电动车智能投屏及报警装置》、代子墨(初一18)的发明《智能小车》获西安市一等奖,同时《电动车智能投屏及报警装置》获“科协主席奖”,三位作者现场接受了西安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吴亦涵、魏烁翔两位同学合作的发明《智慧家居—游子屋》、向浩宇同学发明的《防误报握笔姿势报警器》获西安市二等奖。第三环节公开观摩,7位同学的精彩展演和优秀选题也受到了在场老师、家长、同学的一致好评。组织学生参与第38届创新大赛,有效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的现场展评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责任意识和人际交互能力;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增强了他们探索未知、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正如丁奕帆在参赛感悟中所写:“各个学校、各个城区、一个梦想,同学们怀揣无数辛苦所做成的创新成果,满怀希望的走进答辩现场,这一刻,紧张、害怕通通消散,化为了前进的动力以及体验的成就感,无论是否获奖而归、无论是否胜利返回,能够参与,已是圆满,走入会场,便是一种勇气,讲述作品,便是一种希望,这些既锻炼了我们的分析能力与耐挫能力,又收获了成功与友谊,造就了更好的我。”
-
“3D”智创空间 赋能学生发展我校“3D”打印社团活动开始啦! 在新城局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我校“学生建模及‘3D打印’社团活动室于12月5日正式建成启用。12月7日上午10:30-11:00,樊世杰书记、石峰虎校长带领学校领导一席10余人,来到六楼3D打印教室,对设备性能、软件使用、教室布置等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开展“3D打印”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截止目前,“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承担学生建模及‘3D打印机’社团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完成,运行情况良好。“3D打印”社团活动初次体验。12月7日,下午第四节课,初一5班12位同学在班主任王沛忠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3D打印”教室进行初次体验。首先由科技老师李敏给同学们介绍了3D打印教室的功能、3D打印机的原理、123D软件建模软件的界面和简单的操作方法、建模切片软件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软件、机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接着,6位同学一个小组,分别对3D建模、3D打印进行了探究实践和操作体验。亲身体验过程中,学生们用123D软件设计圆环、水杯、棱锥、球体等,通过切片软件对资源库已有模型,如中国结、蝴蝶、挖掘机、袋鼠等进行了切片保存。最后,两个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并在3D打印机中设置打印了红色“中国结”、绿色“袋鼠”等。此次的“3D打印”社团体验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科技兴趣,点燃他们对思维火花,使跨学科、动手实践真正达到了和谐统一。少年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承担着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重要使命。在科技创新教育的重任中,我们将义不容辞、努力前行,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
立足特色 融合优势 激发活力 ——科技大讲堂第二讲:走进大秦帝国黑科技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科技大讲堂”第二讲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于2023年11月2日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的主讲人是初二年级12班李飞宇同学的妈妈兰岚,(陕西省旅行社协会馆校合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她以“大秦帝国的黑科技”为主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公元前221年的大秦帝国,领略大秦帝国的文明历史和科技硬核。兰老师的讲座围绕“复活的军团、秦国的兵器”两部分内容依次展开。第一部分是复活的军团,她以大秦军歌——秦风·无衣、大秦军装为载体,引领同学们走进历史,置身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从前排俑、骑兵、车后、步兵的阵容中,从秦灭六国的底气中感受到大秦帝国黑科技的高超水平。第二部分是秦国兵器技术,兰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青铜兵器的类型,秦弩(车弩和床弩)、秦箭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和结构原理,以及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豪华车驾的装饰等。兰老师的讲解图文结合,适时穿插有声视频,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中了解秦国在铸造青铜兵器方面的高级水平。标准化的生产规模、高超的合金技术、青铜兵器的坚韧与锋利,青铜剑、青铜弩机和箭头铸造的独步天下,借助图片、视频、精彩的讲解,得以真实再现,使同学们赞叹不已,惊呼连连,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秦国在战场上屡屡胜出的原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本次的科技大讲堂,有效借力学生家长的优势科普资源,开拓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新路径、新视野、新跑道。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场穿越文化历史的稀缺的黑科技大餐,学校构建的是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平台。我校“三位一体”有机联动的科技大讲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为本激发兴趣,家校合作盘活资源,在校园有效地落实了“双减”政策,对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
写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时刻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隆重开幕新华社南宁11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吴俊宽)11月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5日晚,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流光溢彩。20时,学青会开幕式开始,主要分为体育仪式、文体展演两大部分。开幕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代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三家主办单位致辞。开幕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主持。20时45分,国务委员谌贻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随后,主题为“在青春的赛道上”的文体展演拉开帷幕。文体展演包括《青春的山河》《青春的接力》《青春的奔跑》三个篇章和尾声《青春万岁》,将运动项目、体教元素、文艺元素与广西壮美山水、多彩民族、红色文化、开放发展等元素有机结合。尾声把绿色低碳的点火仪式与表演融合,并推出原创主题歌《以青春的名义》。学青会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举办,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本届学青会共设39个大项、805个小项,报名参赛运动员近1.8万人。共赴青春之约 共谱时代华章——写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时刻见习记者 陈有利 本报记者 李小伟■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特别报道11月5日,八桂大地广西,迎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盛大开幕时刻。巨型彩色绣球伴随着缤纷灯光和起伏的人浪绕场滚动,一叶扁舟、一行白鹭,伴着一首山歌,细细描绘青春山河的诗意画卷……满含壮乡元素的画面,缓缓拉开本届学青会的帷幕。本届学青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原全国青年运动会和教育部主办的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赛事,来自全国101个代表团的近1.8万名运动员相聚广西,共赴青春之约,共谱时代华章。“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在学青会主题邀约下,接下来的10天里,我国学生青年运动员们将以昂扬之姿奋力拼搏,追逐梦想。办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为认真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做好学青会各项筹备工作,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广西共同成立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建立了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为办成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协同努力。本届学青会梳理和精简赛事体系,执委会对比赛设项进行优化,参照奥运会设项标准,精简项目数量。本届学青会广西有8所高校承办赛事,均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学生青年运动员们的到来。学青会从广西32所高校中招募1.65万名志愿者,为学青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学青会在全区布局49个学青会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4个、改造场馆35个,全部如期建成并符合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办赛要求。本届学青会也是一场体验体育与桂风壮韵融合的文化盛宴。在学青会各个场馆,均能看到与壮乡特色元素的融合。优异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取得的新成就截至目前,学青会校园组羽毛球项目、中学组男女篮球项目、大学组女子篮球项目决赛阶段赛事已经顺利完赛,运动健儿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竞技水平。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生了可喜变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2012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0万人,增长62.8%。2012—2022年,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由51%提高到94.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52%提高到97.3%,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许多新进展。如山东省教育与体育部门统筹整合赛事资源,建立起各学段与社会青少年俱乐部的完整竞赛体系。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体育课改,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四川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教体双方共同制定竞赛规程……以学青会为契机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表示,学青会是体教融合改革的产物,举办学青会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不同于其他综合性赛事,学青会设有校园组和公开组。校园组又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其中校园组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等10个大项,370个小项,采用在校园中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以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学生良好素质和风采,呈现学校体育发展成果。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风林表示,教育部把学青会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实践舞台,通过举办学青会,探索深化体教融合之路,促进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以学青会为契机,在全国教育系统部署开展全面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活动,推动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把关注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行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当火炬的青春之光与无垠苍穹相连,期待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以青春的名义,共赴一场体育盛会。 本报南宁11月5日电
-
校园科技节精彩回眸—新城区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暨 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掠影undefined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一年春好处,恰是创新满校园。为深入践行二十报告精神,展示“双减”背景下实施新课标以来的校园新气象、新样貌,我校于2023年3月27-28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此次活动以“科技点亮梦想 创新精彩人生”为主题,分年度科技教育表彰、主题班会辅导、新城区科技宣传月主场示范展示三个板块。新颖的学生发明、有趣的科学实验、精彩的专家报告,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感官体验和突破性的视觉呈现。聚焦表彰 创新引擎 为营造校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3月27日周一晨会上,学校以“2022-2023学年度科技教育表彰暨全国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为聚焦点,隆重表彰了一年来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老师。校领导为所有获奖师生颁奖表彰会,学校领导为在西安市第37届创新大赛、第17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获奖的58名学生和5位科技辅导教师颁发了证书和奖牌。获西安市创新发明一、二等奖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作品展演,他们分别是:初三19班史张瑞晞发明的“灭火无人机空中起降平台”、初三3班蒋晨迪和初三17班蒋晨瑞合作发明的“共享单车立体停放装置”、初二23班古欣晔和马雨泽发明的“隧道自动报警排水装置”、 初二18班于雅萱发明的“机械自动节水阀”,均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全国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排球训练多功能红外计数器”发明曾获16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陕西省第36届科创二等奖的初三12班郭楚晗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参赛倡议。她以自己参赛的经历,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创新大赛、参赛的重要意义和选题视角与方法等。每年一度的科技教育表彰,既是对学校一年来科技工作的总结回顾,又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人人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澎湃热情。瞄准选题 启迪思路3月27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上,初一、初二年级在各班班主任的组织下,以“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主题,对学生参与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选题与制作的辅导。由学校教研处提供李敏老师制作的20分钟学习课件,以图文与视频、选题思路与优秀案例、创新技巧与制作过程“三结合”的方式,通过往届获奖学生的视频链展,选题技法和作品呈现,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小组间的交流研讨,使大家对创新大赛的作品类型、选题方法、制作和参赛过程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从教材疑点、社会热点、新闻媒体和生活学习的希望点找课题,并付诸行动持续研究,人人都能做出创新作品。”科技主题班会为师生们提供了创新选题的“密钥”,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第38届创新大赛的高质量开展启智引航。亲临现场 注入动力3月28日,“新城区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暨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学校教室、操场、大(小)广场、综合楼、逸夫科教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创新活力。 上午9:20,由新城区委、区政府主办,区科技局、区教育局承办,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陕西省科普薪火计划项目组协办的区“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在操场正式启动,学校党委书记樊世杰代表全体师生致欢迎词,学生代表蔡新余宣讲科普倡议书。启动仪式上,来自市(区)科协、教育部门的领导,新城区各校科技教师,以及我校初一、初二全体师生们,齐聚操场,一起观看了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秀和航模表演。新城区副区长李枫艳宣布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后,领导和同学们有序参观了四大科技展区,即:操场上的六大外展区(野生动物植物展、地理测绘展、医学健康展、3D打印展、国防军事展、地球科学展)、小广场的学科实践作业和实验展区、大厅内的科技发明展室、大广场的大篷车展区。各展区特色独具、精彩纷呈,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欣赏、评论、思考。尤其是学生发明展区,学生的智慧创新,如母子椅、双刻度量杯、画倾斜角的多功能直尺、可计数捞饺子勺等,受到前来参会的领导和各校科技教师的一致好评。物理趣味实验展区,社团成员熟悉地演示着“声音”可视化、弹簧下台阶、空气“炮”、气球转圈圈等,抽象的物理现象在师生们的演绎下精彩具象、美中悟理;化学社团的制氧、制二氧化碳、吹气球实验,生物社团的叶脉书签、生物模型现场制作等,魔法乍现、美仑美奂,在真实情境中绽放出科技的神奇和实践的魅力。西安工程大学教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屈银虎题为“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训”的讲座,为教师辅导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晓玮以“为心理减压 为梦想护航”为主题,做了关于“中学生赋能减压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教会学生认识情绪、调控情绪,心流向阳,健康成长。“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暨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内涵发展,激发了全体师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活力,为学生的科学梦插上了腾飞翅膀,也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桂冠"穿越过90秒带你记住亚残运会火炬传递瞬间
-
参观科技展馆 亲身体验科创9月1日下午,我校初一年级约9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校综合楼六楼,参观了我校“陕西省少年科普馆”和“学生创新作品展室”,经历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实践之旅。陕西省科协投资嘉奖的“陕西省少年科普馆”于2014年入驻我校,是陕西省首个校园少年科普馆。科普馆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激发创新思维为原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与生活的神奇融合。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科普馆参观游览。许多同学们还亲身体验感受了无弦琴、气泡柱、锥体上滚、离心力现象、无皮鼓、涡旋现象、电影原理等。这些集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展品,通过互动、参与、体验等展教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科学观念,让参观者在动手体验中明白许多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愿创新的热情。“学生创新作品展室”展现了我校17年来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取得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获奖作品。学生们参观学习了众多优秀作品,发现科技创新离自己的生活更近了,只要自己积极关注生活场景、社会热点问题、真实校园生活,关爱特殊人群,想象未来世界,就可以尝试利用掌握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创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作品,达到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
-
“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来我校参观10月20日上午,“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一行60余人,在我校樊世杰书记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我校科技活动中心和部分展室。出席本次观摩活动的有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省级牵头单位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省级责任单位代表,各地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各地市(区)科协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代表和其他有关人员。本次活动,由教研处牵头,观摩团分两组进行了参观。他们分别参观了陕西省少年科普馆、学生创新作品展室、学生发展展室、教师发展展室和学校发展展室共五个部室,并由专人进行了展室内容的讲解。创新展室学生的获奖作品琳琅满目,展台上学生获奖的科技发明“画倾斜角的多功能直尺”“双刻度量杯”“可计数捞饺子勺”“化学分子式组合”“母子椅”等,纷纷引起观摩团专家领导的关注,科技老师就发明作品的选题来源、作品创新点、使用方法和实用价值,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学生创新作品的广角选题、巧妙制作,可以说是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受到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许。学校发展展室中八项特色,即:自律自立主动发展体系、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构建、浸入式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品牌教育、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阳光体育、家庭教育、汉字听写大赛等,这些优异的成绩和学生炫目的青春,为我校优质发展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深受参观团领导的赏识和赞叹。学生发展展室、教师发展展室中,一张张充满教育智慧和阳光自信的脸庞,仿佛向现场领导们讲述着自己人生的奋斗历程,以及夹杂其中的收获与快乐,充分演绎了“在爱知中学,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的挚爱!”这一育人理念的丰富内涵。中考成绩领跑全市、科技创新瞩目全省、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省内连续夺魁,汉字听写两度晋级央视全国总决赛的耀目成绩,这一个个教育神话,都源自于爱知学子志从高远、勤勉体健的良好素质。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滋养,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以及学校领导的筹谋擘画。“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的莅临指导,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高位发展助力引擎,也将在我校教育发展史中留下绚烂夺目的一页。
-
聆听专家报告 增强文化自信9月1日下午,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作为2023年开学“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分会场,组织初二年级150余名学生和老师齐聚综合楼二楼报告厅,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方式,聆听了在西安市八十九中学主会场的专家报告。此次开学“科普第一课”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市科协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郭烈锦。他以《从‘火’说起,漫谈氢能为什么是人类终极用能》为主题,通过列数据、举实例、画图表的方法,客观具体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火的起源、能量动力系统、能源供给体系演变史、能源转化、碳排放与减排任务、传统化石能源转化利用方法的困境、氢能的崛起以及超临界水蒸煤的重大突破等相关知识,在座师生普遍感受受益良多:一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认识了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二是从能源更迭中体会到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与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三是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从小树立起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开学伊始,在学生中开展“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既增强全体学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又激发了学生对未来世界充满想象和探索的欲望;既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又为学生迎面未来、努力拼搏加油、鼓劲。这必将在西安市科普教育中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