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特色 融合优势 激发活力 ——科技大讲堂第二讲:走进大秦帝国黑科技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科技大讲堂”第二讲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于2023年11月2日如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的主讲人是初二年级12班李飞宇同学的妈妈兰岚,(陕西省旅行社协会馆校合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她以“大秦帝国的黑科技”为主题,带领同学们穿越时空,走进公元前221年的大秦帝国,领略大秦帝国的文明历史和科技硬核。兰老师的讲座围绕“复活的军团、秦国的兵器”两部分内容依次展开。第一部分是复活的军团,她以大秦军歌——秦风·无衣、大秦军装为载体,引领同学们走进历史,置身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从前排俑、骑兵、车后、步兵的阵容中,从秦灭六国的底气中感受到大秦帝国黑科技的高超水平。第二部分是秦国兵器技术,兰老师详细地介绍了青铜兵器的类型,秦弩(车弩和床弩)、秦箭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和结构原理,以及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豪华车驾的装饰等。兰老师的讲解图文结合,适时穿插有声视频,使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中了解秦国在铸造青铜兵器方面的高级水平。标准化的生产规模、高超的合金技术、青铜兵器的坚韧与锋利,青铜剑、青铜弩机和箭头铸造的独步天下,借助图片、视频、精彩的讲解,得以真实再现,使同学们赞叹不已,惊呼连连,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秦国在战场上屡屡胜出的原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本次的科技大讲堂,有效借力学生家长的优势科普资源,开拓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新路径、新视野、新跑道。同学们感受到的,是一场穿越文化历史的稀缺的黑科技大餐,学校构建的是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平台。我校“三位一体”有机联动的科技大讲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为本激发兴趣,家校合作盘活资源,在校园有效地落实了“双减”政策,对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
写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时刻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隆重开幕新华社南宁11月5日电(记者徐海涛吴俊宽)11月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5日晚,广西体育中心体育场流光溢彩。20时,学青会开幕式开始,主要分为体育仪式、文体展演两大部分。开幕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代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三家主办单位致辞。开幕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主持。20时45分,国务委员谌贻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随后,主题为“在青春的赛道上”的文体展演拉开帷幕。文体展演包括《青春的山河》《青春的接力》《青春的奔跑》三个篇章和尾声《青春万岁》,将运动项目、体教元素、文艺元素与广西壮美山水、多彩民族、红色文化、开放发展等元素有机结合。尾声把绿色低碳的点火仪式与表演融合,并推出原创主题歌《以青春的名义》。学青会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举办,是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本届学青会共设39个大项、805个小项,报名参赛运动员近1.8万人。共赴青春之约 共谱时代华章——写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开幕时刻见习记者 陈有利 本报记者 李小伟■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特别报道11月5日,八桂大地广西,迎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盛大开幕时刻。巨型彩色绣球伴随着缤纷灯光和起伏的人浪绕场滚动,一叶扁舟、一行白鹭,伴着一首山歌,细细描绘青春山河的诗意画卷……满含壮乡元素的画面,缓缓拉开本届学青会的帷幕。本届学青会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原全国青年运动会和教育部主办的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后首次举办的赛事,来自全国101个代表团的近1.8万名运动员相聚广西,共赴青春之约,共谱时代华章。“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在学青会主题邀约下,接下来的10天里,我国学生青年运动员们将以昂扬之姿奋力拼搏,追逐梦想。办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为认真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做好学青会各项筹备工作,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广西共同成立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建立了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为办成一届青春、团结、友谊的体育盛会协同努力。本届学青会梳理和精简赛事体系,执委会对比赛设项进行优化,参照奥运会设项标准,精简项目数量。本届学青会广西有8所高校承办赛事,均以饱满的姿态迎接学生青年运动员们的到来。学青会从广西32所高校中招募1.65万名志愿者,为学青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学青会在全区布局49个学青会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4个、改造场馆35个,全部如期建成并符合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办赛要求。本届学青会也是一场体验体育与桂风壮韵融合的文化盛宴。在学青会各个场馆,均能看到与壮乡特色元素的融合。优异成绩彰显学校体育取得的新成就截至目前,学青会校园组羽毛球项目、中学组男女篮球项目、大学组女子篮球项目决赛阶段赛事已经顺利完赛,运动健儿们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较高的竞技水平。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彰显了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生了可喜变化。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由2012年的43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70万人,增长62.8%。2012—2022年,学校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比例由51%提高到94.1%,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比例由52%提高到97.3%,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6年的26.5%提高到2021年的38.5%。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许多新进展。如山东省教育与体育部门统筹整合赛事资源,建立起各学段与社会青少年俱乐部的完整竞赛体系。上海市全面推行“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大学个性化”体育课改,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四川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团省委联合举办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教体双方共同制定竞赛规程……以学青会为契机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李辉表示,学青会是体教融合改革的产物,举办学青会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检验体教融合成果的重要平台。不同于其他综合性赛事,学青会设有校园组和公开组。校园组又分为大学组和中学组。其中校园组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等10个大项,370个小项,采用在校园中普遍开展的运动项目,以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学生良好素质和风采,呈现学校体育发展成果。教育部体卫艺司一级巡视员、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郝风林表示,教育部把学青会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实践舞台,通过举办学青会,探索深化体教融合之路,促进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以学青会为契机,在全国教育系统部署开展全面掀起学校体育锻炼热潮活动,推动各地各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让青少年充分领略体育的魅力,把关注体育比赛的热情转化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行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逐梦新时代,青春更精彩。当火炬的青春之光与无垠苍穹相连,期待运动健儿们奋力拼搏,以青春的名义,共赴一场体育盛会。 本报南宁11月5日电
-
校园科技节精彩回眸—新城区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暨 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掠影undefined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是一年春好处,恰是创新满校园。为深入践行二十报告精神,展示“双减”背景下实施新课标以来的校园新气象、新样貌,我校于2023年3月27-28日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此次活动以“科技点亮梦想 创新精彩人生”为主题,分年度科技教育表彰、主题班会辅导、新城区科技宣传月主场示范展示三个板块。新颖的学生发明、有趣的科学实验、精彩的专家报告,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感官体验和突破性的视觉呈现。聚焦表彰 创新引擎 为营造校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浓厚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3月27日周一晨会上,学校以“2022-2023学年度科技教育表彰暨全国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启动”为聚焦点,隆重表彰了一年来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老师。校领导为所有获奖师生颁奖表彰会,学校领导为在西安市第37届创新大赛、第17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中获奖的58名学生和5位科技辅导教师颁发了证书和奖牌。获西安市创新发明一、二等奖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作品展演,他们分别是:初三19班史张瑞晞发明的“灭火无人机空中起降平台”、初三3班蒋晨迪和初三17班蒋晨瑞合作发明的“共享单车立体停放装置”、初二23班古欣晔和马雨泽发明的“隧道自动报警排水装置”、 初二18班于雅萱发明的“机械自动节水阀”,均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全国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来,“排球训练多功能红外计数器”发明曾获16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陕西省第36届科创二等奖的初三12班郭楚晗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参赛倡议。她以自己参赛的经历,向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创新大赛、参赛的重要意义和选题视角与方法等。每年一度的科技教育表彰,既是对学校一年来科技工作的总结回顾,又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人人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澎湃热情。瞄准选题 启迪思路3月27日下午第三节班会课上,初一、初二年级在各班班主任的组织下,以“走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主题,对学生参与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选题与制作的辅导。由学校教研处提供李敏老师制作的20分钟学习课件,以图文与视频、选题思路与优秀案例、创新技巧与制作过程“三结合”的方式,通过往届获奖学生的视频链展,选题技法和作品呈现,以及班主任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小组间的交流研讨,使大家对创新大赛的作品类型、选题方法、制作和参赛过程有了更清晰地认识。“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从教材疑点、社会热点、新闻媒体和生活学习的希望点找课题,并付诸行动持续研究,人人都能做出创新作品。”科技主题班会为师生们提供了创新选题的“密钥”,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第38届创新大赛的高质量开展启智引航。亲临现场 注入动力3月28日,“新城区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暨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学校教室、操场、大(小)广场、综合楼、逸夫科教馆,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和创新活力。 上午9:20,由新城区委、区政府主办,区科技局、区教育局承办,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陕西省科普薪火计划项目组协办的区“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活动在操场正式启动,学校党委书记樊世杰代表全体师生致欢迎词,学生代表蔡新余宣讲科普倡议书。启动仪式上,来自市(区)科协、教育部门的领导,新城区各校科技教师,以及我校初一、初二全体师生们,齐聚操场,一起观看了趣味十足的科学实验秀和航模表演。新城区副区长李枫艳宣布第三十一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后,领导和同学们有序参观了四大科技展区,即:操场上的六大外展区(野生动物植物展、地理测绘展、医学健康展、3D打印展、国防军事展、地球科学展)、小广场的学科实践作业和实验展区、大厅内的科技发明展室、大广场的大篷车展区。各展区特色独具、精彩纷呈,吸引了许多师生驻足欣赏、评论、思考。尤其是学生发明展区,学生的智慧创新,如母子椅、双刻度量杯、画倾斜角的多功能直尺、可计数捞饺子勺等,受到前来参会的领导和各校科技教师的一致好评。物理趣味实验展区,社团成员熟悉地演示着“声音”可视化、弹簧下台阶、空气“炮”、气球转圈圈等,抽象的物理现象在师生们的演绎下精彩具象、美中悟理;化学社团的制氧、制二氧化碳、吹气球实验,生物社团的叶脉书签、生物模型现场制作等,魔法乍现、美仑美奂,在真实情境中绽放出科技的神奇和实践的魅力。西安工程大学教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委屈银虎题为“陕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训”的讲座,为教师辅导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晓玮以“为心理减压 为梦想护航”为主题,做了关于“中学生赋能减压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教会学生认识情绪、调控情绪,心流向阳,健康成长。“科技之春”宣传月主场示范暨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内涵发展,激发了全体师生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活力,为学生的科学梦插上了腾飞翅膀,也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桂冠"穿越过90秒带你记住亚残运会火炬传递瞬间
-
参观科技展馆 亲身体验科创9月1日下午,我校初一年级约900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我校综合楼六楼,参观了我校“陕西省少年科普馆”和“学生创新作品展室”,经历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实践之旅。陕西省科协投资嘉奖的“陕西省少年科普馆”于2014年入驻我校,是陕西省首个校园少年科普馆。科普馆以“科技、创新”为主题,以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激发创新思维为原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现代科技与生活的神奇融合。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进入科普馆参观游览。许多同学们还亲身体验感受了无弦琴、气泡柱、锥体上滚、离心力现象、无皮鼓、涡旋现象、电影原理等。这些集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展品,通过互动、参与、体验等展教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科学观念,让参观者在动手体验中明白许多科学原理,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愿创新的热情。“学生创新作品展室”展现了我校17年来在科技创新教育中取得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的获奖作品。学生们参观学习了众多优秀作品,发现科技创新离自己的生活更近了,只要自己积极关注生活场景、社会热点问题、真实校园生活,关爱特殊人群,想象未来世界,就可以尝试利用掌握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创造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作品,达到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目标。
-
“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来我校参观10月20日上午,“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一行60余人,在我校樊世杰书记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我校科技活动中心和部分展室。出席本次观摩活动的有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省级牵头单位有关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省级责任单位代表,各地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各地市(区)科协主要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中小学校代表和其他有关人员。本次活动,由教研处牵头,观摩团分两组进行了参观。他们分别参观了陕西省少年科普馆、学生创新作品展室、学生发展展室、教师发展展室和学校发展展室共五个部室,并由专人进行了展室内容的讲解。创新展室学生的获奖作品琳琅满目,展台上学生获奖的科技发明“画倾斜角的多功能直尺”“双刻度量杯”“可计数捞饺子勺”“化学分子式组合”“母子椅”等,纷纷引起观摩团专家领导的关注,科技老师就发明作品的选题来源、作品创新点、使用方法和实用价值,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学生创新作品的广角选题、巧妙制作,可以说是涉及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受到在场领导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许。学校发展展室中八项特色,即:自律自立主动发展体系、自主高效优质课堂构建、浸入式实验教学、科技创新品牌教育、新加坡政府奖学金项目、阳光体育、家庭教育、汉字听写大赛等,这些优异的成绩和学生炫目的青春,为我校优质发展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深受参观团领导的赏识和赞叹。学生发展展室、教师发展展室中,一张张充满教育智慧和阳光自信的脸庞,仿佛向现场领导们讲述着自己人生的奋斗历程,以及夹杂其中的收获与快乐,充分演绎了“在爱知中学,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的挚爱!”这一育人理念的丰富内涵。中考成绩领跑全市、科技创新瞩目全省、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省内连续夺魁,汉字听写两度晋级央视全国总决赛的耀目成绩,这一个个教育神话,都源自于爱知学子志从高远、勤勉体健的良好素质。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滋养,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以及学校领导的筹谋擘画。“陕西省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推进会”观摩团的莅临指导,为我校科技创新教育高位发展助力引擎,也将在我校教育发展史中留下绚烂夺目的一页。
-
聆听专家报告 增强文化自信9月1日下午,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作为2023年开学“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分会场,组织初二年级150余名学生和老师齐聚综合楼二楼报告厅,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方式,聆听了在西安市八十九中学主会场的专家报告。此次开学“科普第一课”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市科协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郭烈锦。他以《从‘火’说起,漫谈氢能为什么是人类终极用能》为主题,通过列数据、举实例、画图表的方法,客观具体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火的起源、能量动力系统、能源供给体系演变史、能源转化、碳排放与减排任务、传统化石能源转化利用方法的困境、氢能的崛起以及超临界水蒸煤的重大突破等相关知识,在座师生普遍感受受益良多:一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认识了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二是从能源更迭中体会到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与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三是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从小树立起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开学伊始,在学生中开展“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既增强全体学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又激发了学生对未来世界充满想象和探索的欲望;既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又为学生迎面未来、努力拼搏加油、鼓劲。这必将在西安市科普教育中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
-
第一次“科技大讲堂”开讲啦!科技周活动中,我校“科技大讲堂”正式启动。9月27、28日下午延时服务,我校科技老师李敏以《创新就在身边——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为题,分别为初二、初一500余名同学做了科技创新专题讲座。李老师围绕创新思维、创新作品、参赛过程等关键词,结合我校往届获奖同学的创新成果案例,图文声并茂,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作品如何选题、发明和论文如何研制、上报参赛作品注意事项等。在讲到创新思维时,她以汽车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不同的思维模式体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灵感思维、联想思维的神奇魅力。听讲座的同学,思路被打开,思维被激活,一个个源于生活的创意不断涌现。相信,在爱知中学这种浓郁的创新氛围中,在学科老师的精心辅导下,还有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品牌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西安市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通知相关内容和申报书下载处undefined
-
2023年开学“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9月1日下午,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作为2023年开学“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分会场,组织初二年级150余名学生和老师齐聚综合楼二楼报告厅,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方式,聆听了在西安市八十九中学主会场的专家报告。此次开学“科普第一课”主讲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市科协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郭烈锦。他以《从‘火’说起,漫谈氢能为什么是人类终极用能》为主题,通过列数据、举实例、画图表的方法,客观具体地向同学们讲解了火的起源、能量动力系统、能源供给体系演变史、能源转化、碳排放与减排任务、传统化石能源转化利用方法的困境、氢能的崛起以及超临界水蒸煤的重大突破等相关知识,在座师生普遍感受受益良多:一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认识了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二是从能源更迭中体会到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与坚持不懈的探索过程;三是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从小树立起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听完报告后,学生们收获颇丰,大家从报告内容,自己的疑惑、开学收获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反馈。在学生中开展“科普第一课”——“院士进校园科普报告会”,既增强全体学生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又激发了学生对未来世界充满想象和探索的欲望;既有效地普及了科学知识,又为学生迎面未来、努力拼搏加油、鼓劲。这必将在西安市科普教育中留下浓抹重彩的一笔。
-
以实验之美 悟万物之理(生物篇)生物实验课堂生物学科准备了《水果中维生素C测定》、《生物模型制作》和《叶脉书签制作》三项学生实践实验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体验。活动很好地激励了学生们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本次活动为各年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平台,今天大家都收获颇丰,体会到了跨学科实验的魅力与乐趣。 ——初一生物教师 来高红叶脉书签的制作经过一道道工序,小组制作的叶脉书签终于完成了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经过比较,发现柠檬和火龙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多生物模型制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培养学生动眼、动手、动脑的关键组成,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校坚持推行学科素质教育和课堂创新教学,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他们善于思考、乐于创造、敢于质疑、合作分享等特质,养成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探索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
-
以实验之美 悟万物之理(化学篇)化学实验课堂初三化学学习,兴趣为先。课外实验能加强实践活动的体验学习,非常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结合,体验知识的应用,收获成就感,自信力。今后,我们学校会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学习中来,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三化学教师 翟欣欣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同学们在化学老师们的帮助下,以小组合作的的形式,完成了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又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讨论,理解了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最后为同学们、老师们讲解、演示。这次的化学实验课与以往不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小组同学一起在室外完成的,学弟学妹们和其他课任老师也能参与进来,我感到非常地激动和新奇,我发现这样的课堂让化学实验变得更有趣了。在为同学们讲解的过程中,我也化身为化学小老师,成就感满满,为我学习化学的道路上增添了一份自信与激情。 初三(2)班 黄歆怡金属的活动性探究及酸碱盐的反应在本次化学实验课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学弟学妹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加深了我对化学的热爱。作为化学课代表,我很荣幸能够穿上实验服,向他们介绍化学的魅力,以讲述者的身份学习化学。与课堂截然不同,我能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化学体验化学,同时也能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化学知识。总而言之,独特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以更加专注更加投入的态度对待化学,感受化学的美。 初三(1)班 李歆萌我们小组负责的实验是“蓝瓶子”实验,首先将调配好的210毫升,浓度为4.8%的葡萄糖溶液加入到12毫升、浓度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将它们倒入锥形瓶中,取少量的亚甲基蓝粉末,放入锥形瓶中,用玻璃棒将溶液搅拌均匀,瓶中溶液会与氧气反应,变为蓝色;坚持一会后,葡萄糖会与亚甲基蓝发生还原反应,继续摇晃又会变蓝。虽然实验原理并不复杂,但是可以将化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以课外实验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运用到实践当中,极大地增添了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为学弟学妹们展示实验室,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也让我产生了成就感。 初三(2)班 王一凡
-
以实验之美 悟万物之理(物理篇)你喜欢的理科实验课堂!一个个“膨胀”的气球、一瓶瓶神奇的“药水”、一片片脉络清晰的树叶......这些神奇而有趣的实验在爱知中学的小广场上吸引着各年级的同学们,他们都跃跃欲试,想要上前一探究竟。为进一步践行新课标的育人理念,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将动手实验和学科理论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陕西省西安爱知中学理科实验课以流动课堂的形式在小广场拉开了帷幕。让我们走进课堂现场,一起探索理科实验的奥秘,揭开实验背后的原理。01物理实验展示 “声音”可视化在初三物理组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打开了音箱,随之而“起舞”的豆子,在盆里跟着节拍跳动了起来 “弹簧”下台阶磁悬浮太阳能电动机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就可以让电动机转起来,让小灯亮起来,将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的优点展现出来。在阳光下,磁悬浮转子的连续转动,体现了科学的神奇!手摇发电机将双手放在两个不同的金属板上,我们就能看见电流表上有读数了。“我发的电流显示是15μA,你的呢?”“天外来水”Q:你在景区是否经常被“天外来水”的装置所吸引?水从哪里来?为什么可以源源不断地流下来呢?你知道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吗?常温下的沸水常温下可以沸腾的水,你听说过吗?将刚从水龙头接出的半杯水放入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将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减小内部气压,不一会儿,水就沸腾了起来。空气“炮”“嘭”的一声,叠放的纸杯应声倒下。威力可真不小!气球转圈圈将气球围成一个彩色的圆圈,通过吹风机将气球圆圈吹起,圆球就可以持续悬在空中,连续转动。同学们根据书中讲述的物理原理,巧妙地选取实验器材,通过趣味实验的演示,向大家展示了科学的魅力。